邦博尔内蒙古招生网

客服
招生网 > 高考招生 > 内蒙古高考招生 > 内蒙古报考指南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在内蒙古高考61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内蒙古高考610分能上的大学

日期:2024-03-22 09:44

在内蒙古高考61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内蒙古高考610分能上的大学

一:在内蒙古高考61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10分在内蒙古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内蒙古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内蒙古高考6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81-86名,同分人数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42分(本一批468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237-1277名,同分人数41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76分(本一批434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内蒙古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68分、理科434分。若是文科考生,内蒙古61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内蒙古610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内蒙古高考6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9-40名,同分人数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51分(本一批459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958-993名,同分人数3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3分(本一批427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内蒙古高考6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75-291名,同分人数17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22分(本一批488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369-1404名,同分人数3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92分(本一批418分),已经超出了内蒙古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内蒙古高考610分能上的大学

1、文科

2024年内蒙古文科6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西北工业大学(最低610分),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最低601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最低608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最低606分),上海交通大学(B)(最低604分)。

2、理科

2024年内蒙古理科6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西北工业大学(最低610分),南开大学(最低604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最低606分),上海交通大学(B)(最低604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外合作)(最低605分)。

附:内蒙古高考610分院校推荐

西北工业大学

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在内蒙古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70分(本一A)、理科610分(本一A)。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学校创新人才引育,师资力量雄厚。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70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两院院士(含外聘)37人、长江学者3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团队28个,国家级青年人才99人,设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