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介绍:
计算机应用专业介绍
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是在社会活动中的如何参与和对其实施给予方针指导的活动。
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非数值应用又包括数据处理、知识处理 ,例如信息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 、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历程
1.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
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这一阶段使用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硬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系统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软件尚未形成系统,应用程序编制耗费大量人力。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
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60年代后期出现小型机后,硬件逐步形成系列,接口设备和外围设备品种增多,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3.70年代
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它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娱乐之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4.70年代至今
此时软件越来越丰富,出现了数据库系统、可扩充语言、网络软件等。而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其应用领域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言识别、专家系统及家庭娱乐等众多领域中大显身手。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前景
“十.五”期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信息化试点经验将进一步推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将建成若干信息化示范省市、地区、城市社区及乡镇,2010年全国各地区、中小城市信息化将会快速发展。
社会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步伐加快。文教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治安,公共交通,供水供暖供电系统,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金字系列重点应用工程与数字奥运会胜利完成,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信息技术进入家庭,推进家庭信息化的发展。
智能建筑、小区逐步推广,电话、手机、信息家电、家用电脑进一步普及,使信息技术大量进入家庭及个人生活,推动了家庭信息化的发展。
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2005年将达8-10%,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达20-30%,2010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将达15-20%,城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达40-50%,信息家电数字化、智能化、家庭影院、居家办公将逐步普及,家庭信息化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四川省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还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会计、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等专业。
四川省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宜宾市旅游学校)始建于1973年,1990年成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2002年9月经宜宾市政府批准,由原宜宾市商业职业中学、原宜宾经济学校、原宜宾技工学校和原宜宾商贸技术学校正式合并组建为宜宾市商职校,2004年3月,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调整认定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3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本土化生产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遍及工业、交通、能源、邮政、信息、旅游服务等各个行业。连续八年就业率,升学率均居全省前列。
“一二三”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一年打基础,二年重实践,三年搞分流,架起成才立交桥”和以专业部主任负责的二级管理运行模式,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成功经验被川南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广为采用。学校现有六大专业部六大专业群开设了财经类、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类、旅游服务类、机电制造类、建筑与化工类共18个专业82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历生4099人;学校近三年各类培训共计6050人 ,年均培训2016人。2003年进行技师、高级工、初级工和财会人员珠算等级培训鉴定共1907人。
校园占地167亩,校舍建筑面积52602平方米,固定资产4033万元,实验实训设备总值538万元。藏书10.17万册,计算机680台; 学校建有校园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政办公系统;体育、卫生医疗设施齐备。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