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余的民办中职学校有: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江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新余特种防卫学校、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等民办中职学校。
一、2025新余民办中职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中职学校名称 | 中职学校地区 | 学校性质 |
1 | 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 | 新余 | 民办院校 |
2 | 江西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 新余 | 民办院校 |
3 | 新余特种防卫学校 | 新余 | 民办院校 |
4 | 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 新余 | 民办院校 |
5 | 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 | 新余 | 民办院校 |
二、2025新余民办中职学校简介
1、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
江西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创建于1994年,其前身为江西新余市渝州高级职业学校,2008年更名为江西太阳能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江西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2004年12月经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达2亿元;有教学大楼3栋,学生公寓5栋,学生食堂2个,购物超市3个;有实训大楼、图书馆、多功能媒体大厅、计算机房5个;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形体训练中心等,集体育、文娱、医疗、购物等设施为一体。拥有教育部指定建设的江西省内规模最大的数控实训基地,机器人及智能加工实训室等全省首屈一指。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设置合理,在职教师32人,研究生4名,本科生20名;副高以上6名,中级和工程师8名,双师型教师8名。我校每年外聘人工巧匠、企业高级工程师4名。
2、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隶属于江西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是集团旗下的中职学校,创办于1995年,属高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重点开展新型热门专业的中专学历教育,同时开展就业前订单式岗位培训和五年一贯大专学历层次及中专大专直通提升教育。
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49余万元,拥有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工电子、模具和数控加工、金工实训、计算机应用与辅助设计、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焊接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验实训中心,图书资料约2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700余人,学校专任教职工370多人。
学校全方位实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商锟教育集团、新余学院、江西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下的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也与上海正泰、江苏阿特斯、江西赛维LDK、江西瑞晶等太阳能企业、雅戈尔服饰公司、移动客服10086,仙女湖风景区、美的空调集团、比亚迪汽车集团、新余幼儿教育集团等企业合作。特别是合作单位北京商锟教育集团与全国18个铁路局,39个客运段及多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和用工部门建立了长期劳务派遣用工的形式。
3、新余特种防卫学校
新余特种防卫学校于2016年由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改名而来。学校创办于1986年,从办服装厂和培训班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公司和学校于一体、“厂校结合”为特色的“既出产品、又出人才”的学校。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学校上档次、促发展,上台阶。学校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中职在校生61人,总资产近1.3876亿元的办学规模。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法律事务等7个对接市场的专业,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6万多人。学校办学成果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及其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中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新余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在内的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和获奖项达100多(次)项。中央、省、市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作过报道。
新余特种防卫学校于2016年由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改名而来。学校创办于1986年,从办服装厂和培训班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公司和学校于一体、“厂校结合”为特色的“既出产品、又出人才”的学校。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学校上档次、促发展,上台阶。学校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中职在校生61人,总资产近1.3876亿元的办学规模。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法律事务等7个对接市场的专业,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6万多人。学校办学成果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及其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中国诚信建设示范单位”、“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新余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在内的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和获奖项达100多(次)项。中央、省、市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作过报道。
学校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订单培养管理办法》等11个校企合作专项制度,校外实训基地12个,开设企业冠名班6个、“企业课堂”班5个;企业参与新建校内实训室12间,实训室19间。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了“五对接”(文化对接、专业对接、标准对接、岗位对接、评价对接)和“五共同”(共育人才、共研标准、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商评价),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相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提高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