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色1、“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护理学院以京立医院、市中医院作为校院合作单位,进行校院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创新为基础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训逐步加强的“融合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其内涵为:早期接触专业知识、早期接触临床实际,做到校院密切合作,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学习在就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
从第一学年起,开设护理专业课,并到医院见习,开始进行工学结合,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专业技能实训时间随学习的深入递次增加,直至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
即第一学年大理论小实践,第二学年边理论边实践,第三学年小理论大实践。
在实施“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学校文化与医院文化的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医院,切实保障了学生工学结合的学习效果,实现了校院共育高技能人才。
2、“五位一体、五业贯通”专业教学模式“五位一体、五业贯通”教学模式即广基础、宽平台、活模块、强技能、全人格五位并举,溶为一体,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业——专业——产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
“广基础”就是通过加强基础文化课教学,夯实学生素质基础,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发展后劲;“宽平台”就是通过教学,为学生构建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平台;“活模块”则是在“宽平台”的基础上,用灵活的课程模块重点培养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强技能”则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全人格”就是通过教学和实践,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意志。
3、“围绕岗位、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护理学院以社会医疗卫生单位提出的岗位任职需求为依托,建立了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四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包括公修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等)、专业素质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岗位技能模块(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选修模块。
基础课程内容融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于一体,做好知识的储备;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体现定向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工作能力;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培养操作能力为主。
同时,为适应多种职业岗位要求,增强了专业课程内容的的通用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换岗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教育思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坚持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内容、整合课程,形成职业基础课教学围绕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准入对接,实践能力递进培养的“围绕岗位、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将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