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具备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受到现代材料成型及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材料成型工艺设计、材料成型过程控制与创新开发、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及控制、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理论、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分析(CAD/CAM/CAE)以及材料成型过程检测技术,受到现代材料成型及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调研、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并具有初步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7)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健康的体魄。
三、培养特色按照“基础适度、口径宽广、应用为先”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材料教育的“大材料(材料的共性、广泛性与多样性)、大工程(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系统与工程协同)、大社会(自然、环境、社会、伦理等)”大视野的建立与深化,倡导学生研究创新学习、自主高效学习、持续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
既传授材料成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工程材料加工工艺开发应用技能;也强调学生对材料加工教育的认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全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应用、发展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体现“正品行、宽口径、多方向、重素质、强实践”的人才特色。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Mechanicalengineering),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五、学分、学制与学位完成学业最低课学分要求:170学分;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专业方向简介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培养特色与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主要就业领域与方向金属材料工程模具工程系统掌握机械设计、现代制造、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材料塑性成形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
经过全面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具有高综合素质、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制造工艺、挤压工艺与模具等。
机械、汽车、钢铁、轻工、电子、船舶、军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及政府职能部门等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模具设计及制造、数控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质量检测、技术监督、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考研或参加公务员考试。
压力加工工程掌握塑性成形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通晓各种塑性成形方法的原理和工艺特征,了解塑性成形设备,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发展前沿,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数控技术、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学、材料检测技术、粉末冶金、压力加工车间设计等。
有色、冶金、机械、汽车、轻工、电子、船舶、军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及政府职能部门等从事材料制备、材料加工及其过程控制、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质量检测、技术监督、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考研或参加公务员考试。
七、专业办学特色介绍(1)按照“分类培养,个性发展”的原则,既注重高层次学术性人才的培养,也注重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2)形成了三个实验实训平台,并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三个实验实训平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平台、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平台、材料成形与模具设计基础实验实训平台。
同时,已经与企业创办“模具班”。
(3)有优秀的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成员学科优势互补、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专任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理较丰富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模具和冶金企业和行业协会和学会的关系良好,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将行业最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