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简介
於潜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目山麓於潜镇潜阳路28号,其前身为於潜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1949年改办为浙江省於潜县立初级中学,1961年学校改名为临安县於潜中学。1998年3月被评定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2004年4月晋升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2007年1月晋升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班级36个,在校学生1835名,教职工145名,校园占地面积81364平方米。“和谐、自主、求是、创新”的校风,“严谨、务实、开拓”的教风,“勤学、守纪、进取”的学风,是於潜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
於潜中学的前身为於潜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8月十县联办的浙江省立浙西第一临时师范学校设于於潜县观山。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该校迁至嘉兴平湖。於潜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就是利用“浙西一师”的校舍等教育教学设施创办起来的,校长董燊。
“於潜简师”学制三年,每年春秋各招一个班,前后共招6个班,毕业学生206人,解放后,毕业生中多数从教,也有的从政,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力量。1948年秋,停招简师生,改招初中生。1949年5月,於潜解放。8月,学校迁至城内镇廓头,与附属小学——原潜州中心小学分处孔庙两侧,后来小学迁走。9月,由县长梁震委托顾兆周接管,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於潜县立初级中学,先后以顾兆周、程希文为临时负责人。
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办学历程
学校初创时期,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校舍总面积为1075.58平方米,大部分为孔庙的殿阁等改用。操场设在小山冈上,仅2400平方米,辟一个篮球场和100米跑道。图书、仪器几乎没有。1949年下半年,全校只有6个教学班,其中“简师”留下的简师生3个班、初中生1个班。
1950年4月,学校行政领导实行主委制,由方慰农任主委。为加强学校领导,1950年12月由於潜县县长梁震兼任主委,程冰清任副主委。1952年开始设团专职干部,成立团总支,由赵关炎任团总支书记,赵治培任副书记。
1953年实行校长制,由县长孟泽五兼任校长,先后委派党员方政方、常华庭担任专职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年2月开始建立学校党支部,并由主持学校工作的专职副校长方政方兼任首任学校党支部书记。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学校也迅速得到发展。1956年学校有10个教学班,学生由解放初的不足200人增至492人,教职工由解放初的17人增至42人。同年10月,本校教师梁楚生被提拔为副校长。1957年5月於潜县委调俞松寿来校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同年下半年,学校试办农业高中两个班,一年后即停办。1958年秋,招收普通高中和跃进高中各一班,同时招收了两个工业高中班。“工高班”亦于一年后停办。
从1958年开始,学校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学校改名为浙江省於潜中学。其时,学校大办农场,农业基地有水田142亩、山50亩,第一年就收获稻谷57000余斤。1959年於潜县并入昌化县,学校更名为昌化县第二中学。1960年初,俞松寿调离,叶碧野调入任专职支部书记。1961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学校改名为临安县於潜中学。至“文革”前夕,学校已发展为高中3个班、初中9个班,校舍扩展到4892.89平方米,操场已扩展至11400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已建立,并初具规模。
1966年5月底,学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开始了十年动乱。学生“停课闹革命”,初、高中停止招生,学校领导与10多名教师遭受迫害,党、团组织瘫痪,给学校各方面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968年8月,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1969年1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叶碧野任主任。1968年秋恢复初中招生,1971年春恢复高中招生,学生推荐入学。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获得新生,为学校的发展开辟美好的前景。
至1999年校舍建筑总面积21749平方米,比初创时扩大20倍多。建造了实验楼、教学楼、图书楼、学生公寓。泮池及泮池桥已整修一新,,实验楼与教学楼前均辟有花坛,绿草如茵,四季花卉,争奇斗妍,学校正向花园式的校园环境而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