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重庆招生网

客服
重庆招生网 > 重庆招生学校 > 重庆本科学校
 
重庆大学介绍

重庆大学概况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占地5500亩,分为A、B、C和虎溪四个校区。

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享有“嘉陵与长江相会而生重庆,人文与科技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重庆大学作为重庆直辖市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渝的重任。

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大学依托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不失厚重底蕴和历史传承,大举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八十余年风雨兼程,依然傲立于西南高校之林,走在教育和学术的前列,更加卓越新锐。

一批批精尖人才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重庆市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带来了经济、科技、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目前,学校在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时将重庆大学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办学目标,坚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

悠久的办学历史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建校之初先贤们就高瞻远瞩的提出了与现代大学职能基本一致的“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办学宗旨,按照“当有完备弘深之大学一所”的办学理念,广纳贤才,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将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23个系科及研究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潘序伦、余建章、毛鹤年、梁树权、时均、柯召、吴宓、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校执教,当时的专兼职教授达120余名,闻名国内外。

经过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加速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进程。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

2005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

2013年,学校启动了以教育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张德江、刘延东、李源潮、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贺国强、方毅、杨汝岱、陈至立等领导同志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

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1929年:建校,开设文、理预科共2班。

1942年:成为国立重庆大学。40年代末就已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专职和兼职教授达到120多人,教职员达到200余人,学生人数达到1000余人。其师资力量在国内知名大学中屈指可数。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6年:跨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和重庆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新的重庆大学。

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被确定为中央直管高校。

2005年:以“优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启动了以教育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雄厚的师资力量

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潘序伦、余建章、毛鹤年、梁树权、时均、柯召、吴宓、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在校执教和几代重大人的努力拼搏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大学一直将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培养、稳定、提高”的队伍建设方针,不断深化教师聘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全职专任教师2700余人。

为适应办学需要,学校还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多样、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聘用方式灵活的兼职教师队伍400余人。

教师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外聘两院院士1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800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重庆市教学团队19个。

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院环境

重庆大学地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直辖市,坐落在著名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享有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技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校园占地总面积5500亩,分为A、B、C和虎溪四个校区。

A、B、C三校区一街相连,占地总面积1931亩,依傍嘉陵江,背靠歌乐山,校园具有山城园林特色,建筑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彰显深厚文化底蕴。

虎溪校区占地3700亩,位于重庆大学城,东望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视野开阔布局良好,山林湖泊点缀其间,建筑风格现代雅致,设施条件一流,堪称新校区建设之典范。

学院教学设施

建有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西部高校规模最大之一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分设理工、建筑、应用技术、虎溪、艺术、法学6个分馆。

累计藏书408万册,中外期刊65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100余个,其中,电子图书近28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90000余种。

虎溪分馆作为重大图书馆人文社科分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总量150万册。

馆内布局良好,环境优雅,实行“大开架、全开放、一卡式”的一站式借阅服务,集“藏、借、阅、查、咨”五种功能为一体,读者可充分感受“书在人中,人在书中”的无障碍借阅环境。数字图书馆与INTERNET建立了高速联接,可实现实时动态科技信息发布和信息导航。

重庆大学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重庆中心节点,校园网贯通四个校区,140多个IP子网覆盖校内主要建筑物和学生宿舍区,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

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大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

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达到200余家。

建有体育馆、多个标准化橡胶跑道及人工草坪足球场、各类球场、游泳馆、体操及健身房等;拥有西南地区一流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第二课堂的文体娱乐场所一应俱全,较好的满足了全校师生体育锻炼和科技文化活动的需要。

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式管理,4人间,配有热水器、饮水机、空调、网络等;虎溪校区各宿舍每层楼都设有学生活动中心,配有电视、电脑等,供阅读、交流、休闲,各种贴心便捷的服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完备的学科体系

重庆大学已形成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艺术、教育等学科门类、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发展协调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

拥有中国西部高校中唯一与工业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群(机电动采冶信息等专业全部齐备),与城市建设体系配套齐全的学科专业群(土建环保类专业一应俱全),以及与经济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经管、新闻、法律、语言、艺术、体育及基础学科等)。

学校按照“发挥工科优势、振兴文理学科、促进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思路,通过学部制建设,调整现有学科结构,组建跨学科跨学校具有国际水准的学科群,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

重庆大学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专业学位18种(含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本科专业98个,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

其中机械、电气、热能、采矿、冶金、材料、仪器、生医等学科专业在国内名列前茅,历经国家土建类本科专业教育评估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在业界和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重庆大学位列全国重点大学竞争力理工类全国第16位,重庆第1位;10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位;4个学科(化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87个本科专业参评,优秀专业率达到66.67%,其中:位列全国前5%的有21个(5★专业),前20%的有58个(4★专业重要的科研平台

重庆大学现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36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6个,其他各类验室130余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3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

世界著名企业包括微软、IBM、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在学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市级精品课程47门。

“十一五”期间全校科研经费总量超过30亿,位居全国高校第16位。

2013年,重庆大学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已达4个(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物理); “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和“山地城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申报国家“2011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全年科研经费约8亿元。

国家重点实验室

u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u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u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u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u 光电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u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u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其它研究平台、u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u 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u 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u 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示范基地、u 重庆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u 复杂煤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u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u 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u 输变电设备与系统安全创新引智基地、u 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创新引智基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u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u 轻金属科学与技术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u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u 现代物流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u 软件理论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u 非均质材料力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u 数字影视艺术理论与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广泛的对外交流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拓展海外合作伙伴,先后已与美、英、法、德、日、韩、俄等20多个国家的117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国PARC研究中心、Rockwell、Microsoft、利宝集团、德国Siemens、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多家境外及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本科生“1+2+1”、“2+2”、“3+1”等联合培养计划、海外留学计划、短期交流及交换项目、海外实习项目等,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文化、拥有良好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国际型人才。

重庆大学先后派出4000余人次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问考察等;时任WTO总干事拉米、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隆、奥地利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艾琳娜等多位国家政要、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大学校长曾先后来校访问,诺贝尔奖获得者田长霖、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

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美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坦桑尼亚等五大洲的123个国家留学生。

重庆大学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13年,学校迎来了65个国家的600余名留学生,并被教育部列为中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初中生入口 招生问答 高中生入口
 
重庆大学开设专业
 
全国院校关注度排名:11, 本省排名:1
 
择校咨询
 
重庆大学招生信息
 
重庆大学相关资讯
 
同地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