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博尔呼伦贝尔招生网

客服
招生网 > 高考招生 > 内蒙古高考招生 > 呼伦贝尔报考指南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呼伦贝尔学院地址

日期:2014-10-31 17:11
院校类型:综合院校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所属管辖: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所在地区:内蒙古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详细地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府路83号。

    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介于北纬47°05′~53°20′,东经115°31′~126°04′之间,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中俄边界1048公里,中蒙边界675.82公里),其中水界1052公里(中俄920公里,中蒙132公里)。

    自然资源:

    大兴安岭纵贯全市中部,形成三大自然经济区,大兴安岭山地,有林地面积19000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5%,为国家重点林区;大兴安岭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天然草场总面积12590万亩,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大兴安岭东南部为农业区,现有耕地1823万亩,是优质大豆、双低油菜产区和最适宜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境内有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水系,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总水面805万亩,是自治区重要的天然淡水鱼产区。

    气候概况:

    呼伦贝尔市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正常年份年辐射总量76758千瓦/平方米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为2500~3100小时,利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缩短生长期。年平均气温为-5~2度,≥10度积温全市平均1308~2413度之间,全市无霜期在81~150天(岭东农区120~150天、岭西地区115~124天、大兴安岭林区81~9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250~510毫米(岭东农区440~510毫米、岭西地区250~380毫米、大兴安岭林区400~500毫米),降水期集中在7~8月的植物生长旺期,且雨热同期。

    生产情况:一般年份总播种面积1800万亩,其中粮豆薯1360多万亩,经济作物370万亩,饲草料60多万亩。粮豆薯总产量200万吨,其中大豆80万吨,小麦30万吨,马铃薯20万吨(折粮);双低油菜20万吨。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148万头只,其中大小畜1057万头只,年出栏率达78.7%,猪90万口。年打青干草150万吨,可产牧草种子330多吨。年产天然淡水鱼2.6万吨。

    绿色食品:

    全市累计已有7大系列、139种产品获绿标使用权,地级单位获标数量全国第一,绿色有机产品年产量达35万吨,出口1400吨。并开发建设A级、AA级大豆、白瓜子、水稻、马铃薯、小麦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60万亩。目前,产品已销往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和香港、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地。

    野生植物资源及利用:全市现有经济植物500多种,土特产品382种,其中中草药200余种,采集利用的有防风、黄芩、黄芪、柴胡、苍术、玉竹、北芪、百合等50多种。除药用外,每年生产北芪茶饮料20多吨。山野菜40多种,主要有蕨菜、柳蒿、四叶菜、黄花菜等,每年采集数量约10万吨左右。野生浆果主要有越桔、笃斯越桔、稠李子、山荆子、水葡萄等10多种,年生长量为25000万吨,每年采集量约占2~3%。利用越桔、笃斯生产的果酒“兴安牌红豆”、“越桔”、“红豆味美思”、“吉密斯”、“万山利口”酒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野生动物资源及利用:全市野生动物有513种,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现已开发的有马鹿、梅花鹿、驯鹿的饲养及系列产品开发,定型产品有北芪三鞭酒、茸鞭宝酒等补品。

    对外贸易:我市对俄罗斯、蒙古国七口通商,其中一类口岸6个,二类口岸1个。对外经贸合作范围已拓展到4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13.86亿美元,居全区第一位,其中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出口总额0.86亿美元,进口总额13亿美元。

    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

    资源极为丰富,有煤炭、石油、铜、钼、铁、金、银、铅、 锌、硫、芒硝、碱、大理石、石灰石、莹石、耐火土、玛瑙、沸石、珍珠岩、硅砂等。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306.7亿吨。占东北经济区的一半,远景储量1000亿吨。现全市年产原煤1388.6万吨。已探明的贵金属及其他金属储量为:黄金32.9吨、白银4071吨、铜136万吨、铅62.31万吨、锌101.74万 吨、铁矿石7366万吨。这些矿藏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位都比较高。

    人口 :

    呼伦贝尔市总人口为2 696 998人。男性人口1 378 224人,女性人口1 318 774人,各占总人口的51.10%和48.90%。在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1 008 527人,非农业人口1 688 471人,各占总人口的37.40%和62.60%,其比为1:1.67。城填人口149.3万人,乡村人口122.1万人。

    国有单位职工240 645人,集体单位职工15 892人,农村、牧区乡(村从业人员)275 174人。

    呼伦贝尔市在岗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64 988人,占全部在岗职工比重为23.3%,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经济行业中,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占行业在岗职工比重达50%以上的有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分别为79.7%、76.9%、59.0%和55.2%。

    民族:

    呼伦贝尔是一个以蒙古族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清朝初期,呼伦贝尔草原孕育了中国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东胡、匈奴、鲜卑、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游牧、转徙。

    17世纪40年代和18世纪30年代,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迁入呼伦贝尔盟岭东岭西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有较稳定的定居民族,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携手并肩,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北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市有31个民族。这些民族是: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回、朝鲜、锡伯、壮、俄罗斯、苗、藏、土家、柯尔克孜、侗、赫哲、羌、彝、高山、维吾尔、黎、哈萨克、纳西、白、瓦、瑶、畲、普米、布依、水族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民族先后共同居住在片美丽的土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获得新生,多少年来希望民族平等和梦寐以求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各民族财结历斗,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北部边疆做出了贡献。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使少数民族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展开全文 ∨
 
择校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