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很多高校,每所高校办学情况都不一样,一所学校创办到被大家了解是需要一定过程,学校有自己的王牌优势专业不失为学生了解的原因,兰州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有哪些大家可以多关注。那么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本篇邦博尔小编为大家介绍兰州理工大学的王牌优势专业以及就业方向。
一:兰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24年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
2024年甘肃省级特色专业17个: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工业设计、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城乡规划、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
二:兰州理工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是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专业,强调过程工艺、装备和控制技术的结合,侧重机械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以过程工业为研究和服务对象,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过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机械、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环保、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2及留学生培养实施专业,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化工过程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点,在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基础、机械制图及CAD、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过程工程原理、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业控制基础、流体密封技术、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制造技术、阀门设计等。
5.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土木工程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等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与组合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及防灾减灾设计等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一、二年级完成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后,可根据本人情况转入建筑工程方向或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学习,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检测、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岩土与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教育、研究、管理、投资、开发等相关工作。该专业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业教育评估,是我校第一个符合华盛顿协议条款通过评估的工科专业和西北地区最早通过的专业,毕业生可提前参加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并获得国际相关执业认证机构的考试资格。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工程力学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设计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西北恶劣环境条件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土木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水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施工、地下结构设计、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软件实训、工程化学等。
三:兰州理工大学专业排行榜(甘肃省级特色专业)
1.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公司以及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技术开发和管理、市场管理等工作;亦可在航空、航天、民航、电力、通讯电子及其它各行业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3.焊接技术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集材料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性学科,教学以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基础,进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是国内唯一的焊接专业,学生经培训考试合格后,还可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
培养目标
培养能掌握焊接工程、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电子电力学科以及计算机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力电器等领域从事焊接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力电器等领域从事焊接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等;也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科技开发与管理以及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或就业于石油、化工、锅炉、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的研究机构或大型国营企业、外资与合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4.金属材料工程
该专业所开设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是大幅度提高实际应用量大面广的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二是材料表面工程,以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及赋予其某种功能或美观效果为主;三是超硬材料,以金刚石材料及其铁基触媒剂为主;四是先进纤维材料,以碳纤维材料的原丝及制品为主;五是功能材料,以能量转换(如电-热、声-电等)材料为主;六是生物医用材料,以人体缺损硬组织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为主。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质、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国内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来说,加工技术基本还跟的上,而且对于工业来说主要的还是如何实现工控自动化以尽量节省能源.对特种金属材料研制,尤其在研究所所需的高级工程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仍是十分缺乏的。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相关基本能力技术水平。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6.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学科。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到化工类、石油类、轻工类、车辆化工、建筑机械、制药、食品、涂料涂装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等工作;可以在相关化工类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7.会计学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金融与证券投资部门以及三资企业、外贸公司等经济部门与单位从事会计及财务管理。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8.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从矿石中提取有价金属或其化合物并进行加工成有良好使用性能材料的应用性学科。冶金工程领域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冶金工程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发展。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支撑经济、国防及高科技发展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黑色和有色金属(包括重、轻、稀有和贵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大中型冶金企业、冶金相关设备制造、冶金原辅材料生产销售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销售、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该专业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就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计算机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的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0.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建筑学的毕业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在房地产部门从事建筑策划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11.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在制造业、IT产业、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人—计算机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自主创业。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2.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及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各开设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不同,导致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不同。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4.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依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是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
培养目标
学生具有为国学习的思想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了解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符合国家要求达到的外语水平。具备从事广告、展示、媒体、出版等平面设计的专业技术能力。
就业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15.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城乡规划属于工学中的建筑类。传统的建筑学涵盖非常广,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一些专业都被包含其中。随着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专业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所以,规划和建筑学有极深的渊源。该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学。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城乡交通、城乡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乡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大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咨询企业等。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16.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跨国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国贸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中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一个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技能,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就业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到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公司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17.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未来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投资与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经营管理。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
四: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