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许多同学都在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大学排名能给同学们选择院校提供一个参考 ,从不同的排名标准,就可以了解不同院校的实力究竟如何,结合自己的分数更好地做出选择。邦博尔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有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的信息,仅供参考。
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排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74位,仅次于西北大学;陕西省内排行第5名,仅次于西北大学;全国农林类高校排名第4名,仅次于南京农业大学。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7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2 | 7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1 | 7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0 | 6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5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2 | 5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1 | 5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0 | 5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QS版)
按Q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排名第7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0 | 71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5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2 | 5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1 | 5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2020 | 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在陕西师范大学之上,仅次于西北大学,排第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4 | 西北大学 | 综合 | 陕西 西安市 | 211,省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农林 | 陕西 咸阳市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综合,师范 | 陕西 西安市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在农林类高校排行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仅次于南京农业大学,排名第4位,排在华南农业大学之上。
农林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3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5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 广州市 | 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公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