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中医学院最新排名:河北中医学院全国排名第602位,仅次于新疆财经大学;河北省内排行第17名,仅次于华北科技学院;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65名,仅次于成都医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河北中医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河北中医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河北中医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1. 河北中医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河北中医学院2022年全国排名第41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2 | 413 | 河北中医学院 | 河北 石家庄市 | 医药 | 省属,保研 |
2. 河北中医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河北中医学院2022年全国排名第41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2022 | 418 | 河北中医学院 | 河北 石家庄市 | 医药 | 省属,保研 |
2021 | 400 | 河北中医学院 | 河北 石家庄市 | 医药 | 省属,保研 |
2020 | 400 | 河北中医学院 | 河北 石家庄市 | 医药 | 省属,保研 |
在河北省内高校排名:河北中医学院排在防灾科技学院之上,仅次于华北科技学院,排第1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16 | 华北科技学院 | 理工 | 河北 廊坊市 | 省属 | 公办 |
17 | 河北中医学院 | 医药 | 河北 石家庄市 | 省属,保研 | 公办 |
18 | 防灾科技学院 | 理工 | 河北 廊坊市 | 省属 | 公办 |
在医药类高校排行中:河北中医学院仅次于成都医学院,排名第65位,排在赣南医学院之上。
医药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64 | 成都医学院 | 四川 成都市 | 省属 | 公办 |
65 | 河北中医学院 | 河北 石家庄市 | 省属,保研 | 公办 |
66 | 赣南医学院 | 江西 赣州市 | 公办 |
河北中医学院前身是1956年在保定市成立的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1957年开始招收首届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79年恢复独立设置,重新使用河北中医学院校名。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复独立设置。虽历经分合,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建校60余年来,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吴以岭、张英泽,国医大师李士懋、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药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制药、助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健康服务与管理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强化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注重中医经典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拥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拥有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涵盖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是全省最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校之一。与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联合创办拉美地区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与十余个国家的20所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韩国、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
展开全文 ∨